首页

鹿鸣夫妻主

时间:2025-05-29 19:26:50 作者:“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在北大举办 浏览量:11523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胡默达)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主办的“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27日至2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环境科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就环境史研究、教学与“影像环保”课程展开交流研讨。

  北京大学“影像环保”课程全称“影像环保——科学、意识和行为变迁”,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兼职教授贾峰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世秋联合开设。该课程创新性地将影像艺术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整合历史学、法学、传播学等六大学科,构建“历史反思-科学突破-意识觉醒-文化传播-行动变革”五位一体的教学框架。

图为贾峰在研讨会上发言。潘旭临 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山在会上表示,北京大学环境学科自1972年创立以来,构建了“科学-工程-健康-管理”全链条学科体系,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2004年,贾峰和张世秋在北京大学首次开设的绿色示范课程“环境技术的市场化”,吸引了10余所院校的上百名博士-硕士-本科生参加,成为当时绿色教育示范的佳话。自2023年起开设的“影像环保”课程,继续以创新教学的方式,树立了环境教育的标杆。

  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在主旨报告中回顾了从中国参加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发菜的故事”,分析了国家、地方以及草原牧民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他认为,推进利益相关方的良性互动有助于解决好生态环境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图为张世秋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与会学者认为,环境科学研究需要跨学科视角、多领域交叉和多主体协作等创新性手段推动发展,开设“影像环保”课程,是进行高校环保教学创新实践的一次重要尝试。张世秋指出,环境问题研究较为复杂,需要跨学科视角应对。

  “环境史研究要集合环境、经济、传播等多方面力量。”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利华表示,历史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均没有确定的边界,过去前者更多关注人的问题,现在两者应相向而行。

图为王利华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会议还设置多个研讨单元。在地方经验交流环节,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原二级巡视员程伟介绍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山东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原主任钟福生通过分享十年拍鸟经历,用多幅照片展示了中国生态治理成效。

  本次研讨会首日,与会人员观摩了“影像环保”课程,并参与了学生研究小组汇报会。据悉,该课程正在筹备制作慕课,以方便更多高校学生交流学习。(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防部:会晤需要合适氛围,沟通不能没有原则

90后的李春燕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2015年结束了8年的军旅生涯,她回到家乡博白县。看到乡亲们种植的特产桂圆质优但价格卖不上去,她和好友决定创业,改变过去当地散户手工加工的方式,通过机械化烘干、标准化生产,再加精美的包装,很快打出了“客家桂圆”的品牌。5年时间,带动当地60个行政村加工桂圆肉,李春燕也成了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2020年她被推选到博白县峨嵋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山西怀仁一高中生晚11点后上厕所被定重大违纪 教育局:对学校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调整

“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是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创造精神。”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余兴安委员在谈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时建议,加快健全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畅通人才价值实现通道,让各类人才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技能应用实践中获得应有收益,激发更强动力。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殷美根被决定逮捕

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当前,高温天气带来用电、用能需求阶段性上涨,要压实责任抓好落实,发挥好国有大型能源企业作为能源供给主体的作用,持之以恒做好供需预测、燃料保障、跨省跨区电力支援、机组运维检修等各项工作,确保电力供需顺畅衔接、有序运转。推动风能、太阳能、水电、火电、核电等各类机组充分发挥作用,做好区域间协调平衡。进一步夯实煤电保供稳价举措,加强煤电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

吉林珲春一豹子闯入院中,村民:习惯了

今年5月9日,廖先生自老家湖北鄂州赶到这里,两天后领证闪婚。女方是贵州毕节人,彩礼11.8万元。婚后的60多天里,女方大部分时间找各种理由待在贵州老家,在湖北的不到半个月的日子里,因为买车买房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女方与廖先生不断争吵,并多次报警,当地派出所介入调查后,发现女方隐瞒了自己“有五个孩子”的事实。

(杭州亚运会)杭州亚运会空手道项目开赛 中国女将李巧巧摘金

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秋粮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目前,西南地区中稻、玉米正处于收获高峰期,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即将迎来大面积收获,长江中下游中稻、南方双季晚稻也将在10月上旬陆续展开收获。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